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许韵珊读邓洧的画 【艺术家工作室】让伤痛照亮我们——-画廊杂志

全部文章 admin 2020-08-03 38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读邓洧的画 【艺术家工作室】让伤痛照亮我们——-画廊杂志


对于邓洧而言,画布就是他记忆的场所,也是他燃烧激情、放飞梦想、追寻自由与希望的慰藉之地,他试图用艺术来完成自我的救赎,进而希冀用艺术来为社会疗伤。

《白蛇传》140cmx160cm 布面丙烯 2016
透过邓洧的视觉图像世界,观赏者可以感受到他的挣扎与痛苦。虽然邓洧展示的视觉图景并非一般观赏者所期望的那种“美”的画面,但绝对是人们应该看到的真实。无聊的青年、卖春的女孩、被城管驱赶的卖菜老太太及诸多庸俗且病态的社会现象。邓洧以直观的视觉讲述,清晰地呈现出了社会在文明变迁、文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非著名雕像》140cmx160cm 布面丙烯 2016
文明转型给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思想观念的转型之痛,更是社会深层结构的转型之痛,这种痛带来的不仅仅是痛苦和焦虑,更是一种激愤和良知的觉醒。这种来自底层边缘社会的思考之痛,恰恰又构成了照亮我们前行的一股力量。因此,我们不难发现,邓洧的视觉叙事带有强烈的底层文化关怀。

《开发商领导人民之二》40cmx50cm 布面丙烯 2016
对于刚刚从象牙塔走向社会的邓洧而言,之前在象牙塔里安静而优雅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代之而来的是生活的困境、生存的艰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眼神还有冷漠的生存氛围,这些都给初入社会的邓洧上了生动的一课。许韵珊他看不见文明却看到了暴力,看不见和善却看到了社会底层人的无奈与孤寂,看不见充实却感到孤寂的茫然。“看不见……,又看得见的”充满着二律背反的交织与庞杂,导致邓洧的视觉表达充满着混杂性与多样性。特别是充斥在视觉图像间的叛逆情绪,也使他的作品散发出一种 “坏画”倾向。

《绿警》40cmx50cm 布面丙烯 2016
他脱离了学院中那种迷人的、令人激赏的技巧,却以自边缘人的身份,抗击世俗与现实叫板。尽管邓洧的抗争充斥着语言的丰富性与语义的混杂性,但来自底层社会和边缘社会群体中的邓洧,无疑是那样自信而珍贵。只有透彻地了解生存处境,才能用视觉武器来思考、交流。

《破画》70cmX140cm布面丙烯2015
邓洧希望用视觉图像中的暴力来反抗社会中的暴力;用视觉图像中的谎言建构一个充实的生存实境;用视觉图像中的庸俗形象去重塑一个至真、至纯、至美、至崇高的形象;用视觉图像中所反映的种种无底线行为迎来新的社会秩序、结构的重建。邓洧以真诚、真情的视觉表达,让观赏者看到了一个貌似浅薄的文艺青年内心深处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激情表达。

《关系》40cmX50cm 布面丙烯2015
邓洧这代人,他们在神性的力量及其光环已经消褪的时代降生。他们不是那个大写的集体主义的人,而是各种小写字体,小字号的人。就邓洧而言,他师出名门,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有着坚实的造型能力,但他坚定地认为生活永远高于艺术。他不希冀什么宏大理想,他向往现实、追求实际。看似是一个追求现实与实际,努力实现“小我”的现实主义者,但他却把自我凝视的目光聚焦在“城乡结合部”,这个既敏感又极端脆弱,而且极易被忽略的地方。

《弃石》60cmx170cm 布面油画 2014
因为邓洧本人就长期生活在城乡结合部,在那里有许多他的生存体验与生存经验。城乡结合部的贫穷、落后、暴力,使这个地带不仅仅是一个灰色地带,更是一个逐渐走向痛苦深渊的地方。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痛苦的深渊,但这绝对是我们应该看到的真实。当我们有勇气去直面这些贫困、绝望、恐惧、无聊、空虚、迷茫、甚或死亡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在邓洧作品那略显荒诞的表象中隐藏着怜悯、不屈和希望。

《我好棒》40x50cm 布面丙烯 2016
邓洧有幅作品名为《我好棒》(40cm×50cm.2016),他在这幅作品中不仅向大众传达了他的生活哲学和文化态度,更透露着他内心深处的善意。生活中的邓洧是一位很有趣味的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那种不随波逐流的勇气。他以“我很棒”来凸显自我与社会的一种关系、一种抗争、一种自尊与自强、一种救赎与疗伤。他通过“我很棒”来消解日常琐事的困扰,并借此表露出自己内心深处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切身体验。体验的背后是埋藏在人性深处的良知。因为有伤痛,所以值得我们去反思。

《吹泡泡》100cmX100cm 布面油画2015
作为生命个体的邓洧唯有回到画布,方能才情尽显。他用充满着激愤泪滴的画布去燃烧压抑已久的激情,去控诉丧失人性的暴力与野蛮。他希冀建构的是一种美好愿景,但现实带给他的却是“谎言”、“乱石”和“废园”,还有在资本纵容下的强权和道德无底线行为。记得北岛曾言“那时代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上一代人为何和邓洧这代人有着如此惊人相似的体验?

《喜鹊之二》40cmx50cm 布面丙烯 2016
不管怎样,邓洧的图像世界传达出的是不逊色于上代人的坚强,而他不厌其烦营构的那种幻境又凸显了邓洧所追求的是摆脱物欲,实现心灵自由。因为他始终坚信,有梦就会有希望。在对邓洧的视觉追问中李树浩,我们可以看到,能真实书写自己人生的年轻人,在未来,将成为社会的精英。而现在,我们却对他们一无所知。

艺术家邓洧
邓洧
1978年出生于湖南石门,土家族
1999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4年起任教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系
2010年起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获奖
2013年《栗庙日记系列》参加“绘物写像——中国青年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武汉)
2015年作品《2015年3月3日的肖像》参加第四届中国精神油画展;(北京)
2016年作品《弃石之一》参加“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北京)
2016年作品《凉亭》参加“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名家研究展”;(武汉)
个展
2009年《似像非象》个展艺术典藏(武汉)
2012年《Hey!Look》邓洧个展(西安)
2016年《疗》邓洧作品展(北京)

--------------------------------------
注:【艺术家工作室】让伤痛照亮我们—— 读邓洧的画
选自《画廊》杂志2017年1、2月合刊
撰文:冀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