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许雯may贵州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居然藏有这么多故事!看完口水眼泪一起淌...-六盘水那点事

全部文章 admin 2020-07-19 330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贵州人天天吃的这些东西,居然藏有这么多故事!看完口水眼泪一起淌...-六盘水那点事

提示:点击上方↑"六盘水那点事"关注
贵州美食小吃很多
也许连贵州人自己都没有尝遍
不过说出名字绝对都熟悉
酸汤鱼、丝娃娃、烙锅、
羊肉粉、肠旺面、盐酸菜…
耳朵都听起茧子了

但是吃归吃
可能你从来都没注意到
它们背后竟然还藏着故事!
今天新哥就跟大家摆一摆

酸汤鱼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
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的姑娘
不仅长得貌美,能歌善舞
且能酿制美酒
方圆几百里小伙子们来求爱
姑娘就斟上一碗美酒
不被中意者吃了这碗酒
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

当夜幕临近
小伙子们用山歌呼唤姑娘来相会
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
“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妹来温暖;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
宫保鸡丁
所谓“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
原籍贵州的丁宝桢
是清咸丰年间进士
曾任山东巡抚鲍飞,后任四川总督
他一向很喜欢吃
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

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
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
和嫩鸡肉炒制肉嫩味美的鸡丁
很受客人欢迎
后来他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
于是这道菜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丝娃娃
相传有一农妇拾回奄奄一息的女婴抚养
因家贫如洗,生计窘迫
众乡民将家中所余蔬菜送给女孩
农妇将之切丝,裹以面皮,许雯may灌以调料
以此喂养女孩

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
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丝娃娃”
后来女孩出落得貌美如花
乡民探究缘由
女孩笑称“皆因常食丝娃娃”
由此,“丝娃娃”广为流传
黄粑
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
诸葛亮正率兵平定孟获
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
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
军中的火头军久等部队不归
煮着的豆汁和米饭又不能浪费
于是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
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

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
已足足蒸煮近两日
谁料这米饭不但色泽黄润
而且味道甘甜香软
当地百姓遇到,也仿此手法制作
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就成了黄粑
肠旺面
相传由一位屡试不中的秀才创造而得
秀才出身殷富人家
但家道中落,又久考不第
秀才老母为支持艰辛家用
常购一些猪肠、血旺、槽头、猪下水

秀才觉得母亲所煮有肠带旺的面条
这般味美,应煮来卖售
于是母子决定卖面为业
既有旺、肠、臊
全称就叫‘肠旺面’
折耳根
传说鲁班受观音所托在赤水河畔修建双凤台寺庙
鲁国国王十分生气,就发兵攻打赤水
专设军队抓那些渔民
抓到之后就割去耳朵
玉帝派护法神去查办此事
得知详情后十分生气
但又因国王是王母娘娘的亲戚
就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袁氏渔民都被折去了耳根
就把他们坟地上长出的草点化为折耳根草
为纪念鲁班修建双凤台寺庙
就把折耳根又叫鲁班草
又用了鲁班姓氏的头
改为鱼腥草
水城烙锅
平西王吴三桂曾攻入水城
大量彝民被迫迁徙到荒山野岭
在大山深处没有粮食充饥
但可以打猎、摘野菜、挖土豆
于是他们想到了用瓦片替代锅
虽不能炒菜,却能烙菜

后来人们发现烙锅烙出的食物
味鲜脆香、脍炙人口
便一直流传至今
成为“一锅容天下”
状元蹄
相传清朝时期
贵阳市花溪区青岩赵以炯温功课至深夜
忽觉肚中饥饿,便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
点上两盘卤猪脚作宵夜
食后对其味赞不绝口

摊主趁机说
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名
‘蹄’与‘题’同音,好兆头
后赵以炯上京赴考果真高中状元
此后,卤猪脚便被誉为“状元蹄”
镇宁波波糖
传说,从前镇宁城里有个做糖的老糖匠
只有一个儿子,名叫唐儿
长到二十岁时救了一个叫兰姑的姑娘
那时镇宁州的提督赵德昌贪财好色
看见老糖匠家来了个漂亮姑娘
就把兰姑关了起来

后来唐儿救出了兰姑
狗官便把气发在老百姓身上
正在这时,苗族农民领袖黄金印杀了赵德昌
赶走了大小贪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乡亲为感谢义军
献来“银糯米”、“金黄麦”、“香芝麻”、花生、核桃等
当唐儿和兰姑回老家来时
用这些材料做出一种酥、脆、香、甜的糖
起酥时就像河水的波浪一样,一浪赶一浪
于是定名为波波糖
遵义羊肉粉
夜郎王归顺大汉朝时
因当地瘴气弥漫,易得风湿和伤寒
请汉武帝派名医解除百姓疾苦
于是张仲景来到夜郞为百姓治病

在冬至那天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
然后将羊肉捞出来切成片
用大米做到米粉
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一大碗羊肉汤
人们吃了羊肉粉,喝了“祛寒汤”
浑身暖和,风湿和伤寒都治好了
后来张仲景的徒弟在遵义开了一家羊肉粉馆
从此遵义人都喜欢吃羊肉,花椒和辣椒御寒
血豆腐
明代初期有一土官的厨师
做菜时不慎将鸡血撒在豆腐上
他把那块豆腐取出放置在火炉旁
几天后,沾了血的豆腐成半干硬块

当他再次发现这块豆腐时
已是香味浓郁
切成片用来下酒
味道鲜美无比
经后人不断加工
成为今天风味独特的血豆腐
威宁荞酥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
曾把奢香认作义女
1368年,朱元璋过生日
奢香就用苦荞面做一种寿糕送他
但是她连续做了49天也没有成功

于是她的厨师丁成久就替她制作
最后,做成了每个重达8500克的荞酥
面上有九龙围着一个“寿”字
意为“九龙捧寿”
朱元璋尝后连声称赞之为“南方贵物,南方贵物”
镇远陈年道菜
据传,五百多年前
居住在青龙洞的一个长年吃素的道教徒
把本地的一种独特的青菜
去其根和老叶子,洗净晒腌
再加上八角、胡椒、花椒搓揉串香
用少量红糖掺上食盐腌制而成
因能长期贮存,故取名陈年道菜

糕粑稀饭
清末光绪年间
贵阳大十字商业发达、人群密集
是贵阳城内最繁华热闹的街区之一
在大十字东面的三浪坡上
著名的大道观旁
有一陆姓小贩
以售卖自创糕粑稀饭谋生

由于制作卫生,风味清香独特
糕粑稀饭逐渐名扬贵阳城
青岩古镇糕粑稀饭中的玫瑰糖比较地道
完整的保留了糕粑稀饭的做法
豆腐圆子
同治皇帝驾崩后
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三天
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
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
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认为
既然官府不准百姓吃肉圆子
那干脆就拿豆腐来做圆子过嘴瘾

于是,他们在做豆腐
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
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放在菜油锅内炸熟
结果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
生意越做越红火
红油米豆腐
据说在很早以前
一位农村妇女刚生下孩子没几天就断奶水了
只能用大米磨成浆,调成面糊代替奶水
一天,她家请人糊墙时
不慎将石灰水撒入米浆中
待她将米浆上火调制后不久去取时
米浆已经凝固成硬豆腐的样子

于是她便切成条
拌上红油、辣椒等佐料请工人吃
工人们吃后大声叫好
问主人家这是什么菜
妇女顺口说这是用米做的“豆腐”
于是红油米豆腐就叫开了
恋爱豆腐果
1939年,日军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
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躲避空袭的藏身处
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夫妇卖“烤豆腐果”
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
价格便宜,又能充饥
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馋或充饥
唯有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
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
他们似乎忘记了空中的威胁
谈情说爱显得更加浪漫
久而久之
人们常说吃烤豆腐果为吃恋爱豆腐果

没想到我们天天都在吃的美食
竟然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
现在你吃起那些熟悉的东西时
是不是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贵州新媒中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