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初一生物教学计划春花秋月——关于情感的问题-中国黄山梓路寺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8-17 303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春花秋月——关于情感的问题-中国黄山梓路寺

1.爱情不能承受物质之重吗?爱情是贪念吗?
我喜欢上了一个漂亮的北京女孩,我自己却在另一个城市工作,要是想和她在一起,我就必须去北京,并且挣一大笔钱,买房子娶她,但是赚钱很难,我们虽然互相喜欢,我却总是对未来信心不足,不敢去想象,我怕将来养不起她。
我真的很苦恼王传福老婆,这样追求爱情,是不是犯了佛教中讲的贪念34分局?我该如何办?
回答:
以前,应该说是很久以前,我也相信爱情可以超越一切。但是后来眼见的、听闻的,乃至亲身经历的,都给我一个提示:爱情在开始时,或许可以是超越一切的,但是它的后续力量,却都是具体的。
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怎么面对靠激情迎请进家的太太呢?他们吃什么呢?古语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还有一个小说叫《一地鸡毛》也大致说这样的事情。
不过依据佛法“一切唯心造”的道理,只要你自己具足了一切,那么你就有了一切可能,然后可以利用各种善缘来达成一切。那么,不妨先来看看你自己,你具足了在北京生活的一切的心么?
爱情是否是贪念呢?“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对于修道人而言,这个二律悖反的窘境,无论怎样悖反,都一定要抉择的。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出世解脱的圣贤,那么爱情对这一点来说,是属于贪念了朱玟晞。
不过,佛法的教化分为五个层面,人的、天的,这些层面对于爱情和人间的正常、合理的追求,是不排斥的,只要遵从相关的自然法则就好。
那么,就你的问题来看,你是属于追求家庭幸福的这类情况,那么就遵从在家人普遍的法则就好。但是要记住:无论结果如何,结缘了怨,不造新秧。
2.如何心静忘情、置身事外?
何可心静?何可忘情?心躁由万事起,情却为一人伤,看得清喜怒哀乐,却做不到置身事外,大师请解,多谢。
回答:
心静多途,情何须忘!万事起于心则是,心躁起于万事则非。否则一事除却,另事则生,则心无可静也!
情为一人所伤?盖情为众生“生死之本”,这个不到绝情地日他仙人板板,是不可说的。
看得清七情六欲的奔流,却做不到置身事外,无他,智慧洞见力无根而已。根从何来?自定慧熏修累积而得。所以认定一个方法,允许自己在解决烦恼的同时发生新的烦恼,然后募直行去,必有功夫得力处、得力时也。
很多人就是看了几本佛书,懂得了几个佛教名词,然后就认为自己悟道了,哪有这么简单哦?看看这些人阅读的和说的对不对呢?当然对了,但那是闻、思层面的智慧,在闻思之后,还有最最重要的修慧。修行所带来的智慧也就是“实践出真知”的意思吧!
一般人以为修行是一步到位的,其实不是这样,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是很根深蒂固的杨建志,要解决这些根深蒂固的深层习气和烦恼,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的后果就是前紧后松,甚至后来就没有下文了。
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修行,以平常心来接受烦恼,以平常心来对待根除烦恼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烦恼,日久功深,智慧就会扎根而有力量了。这个扎根的智慧力量就是熄灭烦恼和转化习气的最真实的法宝。
3.怎样才能了尘缘、破情关?
我是个不精进的佛教徒,特别喜欢禅,这些年以来,有个问题始终困惑着我,人们因缘而聚、缘尽则分,我身边的人,我理解他们都是我以前世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妻子,经历的事情也都知道是因果关系所至,有善果也有恶果。我知道修行不光是圆满完美人格的过程,也是了却尘缘和各种执着的过程。但是我始终摆脱不了这些因缘,觉得层出不穷,感叹自己以前世怎么结了这么多缘分哪,我身边的女孩子特别多,但是我感觉她们都不是能共度一生的人。我明明知道自己的一生非常短暂,觉得自己不应该把心思放在追求真爱上,但是每每想到这些个都是以前世的情缘,必须要了却,这样我就又接受了,但是我怕把自己带入又一次因果轮回中,永远无法解脱。含泪顶礼师父,求师父开示!
回答:
如果说每一个现前的因缘都是曾经的债务,那么尽你无穷尽的生命也是还不干净、也了不清的,因为过去无始啊!所以既然想要选择修行,干脆麻利,找一个结婚,足矣,自己省心,大家放心。
为什么不说既然想要选择修行,干脆麻利,找一个和尚出家,足矣,自己更省心,大家更放心?
回答:
呵呵,问题是愿意出家也不一定就能够出成的,因为出家远远比考博士难。而相对而言,结婚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过去时代中,父母之命足够促成婚姻的稳定。即使今天个性觉醒了,婚姻仍然是容易解决的,因为婚姻是人类共同尊重和渴望的一件事,大家共业造成的心念的力量,使得大众会愿意接受你结婚这个事件,相反出家却是大众不熟悉、不怎么认同接受的事件,因此我才劝你结婚啊。
4.我不想谈情说爱,又敏感牵挂着发生的情感,怎么办?
我从初中开始萌发了情感种子,但幼稚的暗恋随着时间流失了。大学四年对人家成双成对虽然难免心生羡慕,但对爱情这个东西我总是没有激情。毕业后大人给我介绍很多女孩子,一直没有成功,因为我没有主动去追求。后来随年岁增长,没有女朋友好象都受耻笑,我曾莫名其妙变成爱情偏执狂,学了很多恶习,害得女孩伤心欲绝。我不想去混,那样表面快乐,但其实人都面黄肌瘦,安静的时候一点都不快乐。因为老婆还是要娶的,所以我妈又给我介绍对象,大人也同意我们同居杨伊琳微博,按说可以水到渠成,可我总是内心感到非常失落空虚,好象罪孽深重、对不起她,我对她越来越冷淡,感到很迷惘,我恨我做人这么敏感都昌在线网,我妈妈也为我生气。
我不想谈恋爱,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蒋昌建简历。
回答: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负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看你的个性,犹犹豫豫,牵牵挂挂,但是又有一颗敏感多情的心、一颗沉思多虑的心,爽快的办法是:把自己当个傻瓜,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只要不违背人伦,不悖天理良心。
5.为何人久久不能忘怀本不该执着的感情?
想问问法师,为什么每个人都会为情所困?近来刚失去一段恋情,我曾费尽心思去经营和维持,本不该执着的一份感情,为何我仍久久不能忘怀?
回答:
因为这个是生死的根本,所以不怎么好除。慢慢来吧遗忘预言巨剑。
6.我如此多情怎么办?
我从小就是多情的孩子,经历了几场没有结果的早恋,长大后幸运地找到最爱我的人,家庭幸福美满,但我仍经常可以为一篇文章、一首歌、一片落叶而神伤,甚至掀起心中阵阵情浪;我经常很轻易爱上别人,虽然发乎情止乎礼,却迷醉于那种暗暗地喜欢、关注,得不到苦痛折磨,沉浸在想象的海洋中,受了伤害也痴心不改。为什么我总是能遇见让我心动的人?请法师慈悲指点我。
回答:
这并不是很容易,因为你渴望的不是爱欲,而是情。爱欲很具体,而情却如同蒙在心上的看不见的细网,要用力也不知往哪里用,所以说爱欲易除,情关难断。
找一尊你最喜欢的佛像或菩萨像,每天限定一个时间,雷打不动地坚持磕头,磕好了清净发愿,愿自己从看不见的情网中走出。
不用针对具体的人做什么,就针对自己来,也不要急于求成,也不必担心反复,慢慢坚持。这样到一个阶段后,你会自己明白该怎么发第二个愿如何跟触动你心底层的异性交往,并且都清净道地不受情网捆缠而真正成为朋友。
7.佛教对于同性的爱情持什么态度?
在许多发达国家,同性恋已经可以合法结婚了,在中国,卫生部门也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的范畴内排除出去,应该说社会越来越能理解、包容同性恋的存在了。同性恋作为弱势群体,在东方仍然遭到各种歧视,只是因为他们的性取向不同,虽然他们中也不乏善良、正直、热心,甚至是对社会作出很大贡献的人。
在西方宗教中,尤其是根据《圣经》教义,仍然是坚决反对同性之间的恋爱的。从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出发,是否批评同性恋现象呢?如果是同性恋的话,还能够做佛教徒吗?
回答:
在佛教的五乘教法里面,声闻、缘觉乘的修行要求里,是不允许同性恋的,无论在戒律方面,还是在修行方法方面,都拒绝这一点初一生物教学计划。但是,在菩萨乘这个层面,并没有拒绝。
如你所说,很多同性恋者对这个社会有很大贡献,所以从帮助他们这个层面出发,同性恋者当然可以成为佛教徒;从希望解脱自己烦恼这个层面来说,同性恋者也有权利来“运用佛法的智慧”熄灭自己的烦恼。
佛教对于同性恋这个现象,保持一种低调的公平的批评态度,对于每一个同性恋个体充满了关心和慈悲,也希望透过佛法实践,帮助他们正常融入到主流的男女婚姻文化传统中来。
8.佛教怎样解释“爱情”?是否是一种爱欲相公别这样,应该断除?
1.爱情现象在佛教中应该怎么解释,是否一种爱欲呢?是否应该断除呢?
2.向道之人是否就不应该结婚呢?结了婚是否应该离婚呢?
3.如果不离婚,那么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可耻的,有了爱情、爱欲,还怎么向道呢?
回答:
回答第一个问题:“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各中若了元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用张拙秀才的诗给你提示,慢慢琢磨。
回答第二个问题:佛弟子分为七众,分别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女、男居士、女居士,这七类修行佛法的人,前五种是彻断淫欲,后二种是坚持不邪淫。戒法不同,此中要特别了解清楚。
回答第三个问题:水中生莲不为难,火中生莲最为难。可以好好看看《维摩诘经》。
9.佛教禁止性欲吗?
性欲在佛教是禁止的吗?它不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之一吗,况且它也是人类发展的必要因素啊?但是又听说性欲是我们的轮回之根,奘师能解释一下吗?
回答:
回去先要补课,好好区分佛教五乘教法的差异。对于解脱道的二乘,性欲是轮回生命之本,是要降伏,而不是禁欲,降伏性欲和禁欲的概念和境界完全不同哦。而对于人天层面的弟子,遵从不邪淫就是他们的根本戒了,又哪里是禁欲呢?对于菩萨乘的行者,早就突破和超越了狭隘的这些认识,好好看看《维摩诘经》就明白了。不可把佛法圆满、圆融的教育,变成狭隘的哲学类比天命新娘,关自己的智慧之门而开烦恼之眼啊。
我看了您的回答越来越不清楚了,要是这样的话,受戒、出家是否做得有些极端了、太执着呢?
回答:
让你补课,你却仍在这里不明所以啊,好好区分开五乘教法的差异再来追问我啊。自己先好好查查最基本的佛教大辞典,查到了再仔细认真研究五乘教法的根本区别。
10.修行者有情感方面的困扰正常吗?
修行者有情感方面的困扰正常吗?
回答:
修行人面临情感这一关也不是罪大恶极之事,隐曲深藏也不是什么高明之举,修行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出现也是正常。既不庸医讳疾,也不斩尽杀绝,而是接受、承认一个修行人还会有情感的起伏,然后用法水慢慢净化升华转化,最后变成慈悲的法流,超越狭隘的、单一的、占有为目的的爱,这是理性的。
11.如何在俗世中修不俗之身?无情无欲,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是刚刚参加完五一“放慢脚步,善待心灵”的学生,在离开四祖寺的那一刻起,我觉得我不能再做一个俗人,所以想问:一、如何在俗世中修不俗之身?二、无情无欲,是好事还是坏事?
回答:
第一个问题,看来谁也做不到“在俗世中修不俗之身”的,就是大觉佛陀应化在这个世间,也是一个遵从生老病死规则的俗身啊。但是修“不俗之心”而享用、善待本俗之身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我的建议是从心开始入手,心调整好了,身是随着心的变化而变化的。
第二个问题,无情无欲,侯璎珏不是好坏可以简单界定的问题,一个无情无欲的人,你怎么让他承担他人的苦难呢?!一个无欲的人你怎么让他创造生命进步的力量呢?!但是反过来,一个太过多情的人,怎么可以放得下对于情的纠缠而愿意享受清净寂灭的内在之乐呢?!一个欲望膨胀的人又怎么可能愿意安住在深山古刹打坐参禅呢?!
所以佛法是中道地来面对这一切,因为情和欲本身是中性的,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运用之分了。善加利用,“无情乃仙骨,多情即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