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刘涛的照片斗山清韵似佳茗-沈雄武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8-02 303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斗山清韵似佳茗-沈雄武
斗山清韵似佳茗
沈雄武
“山不在高,有仙则鸣。”,位于诏安县西潭潭西村的斗山岩形如其名,宛若绿玉小斗隐于绿树浓荫下,山灵,水秀,禅幽,清风古韵似佳茗,细细品之,令人回味无穷。

旭日东升,披着灿烂霞光陈天娇,沿省道诏平线至牛仔岭,一块写着“斗山岩”三个鎏金大字的拱形门矗立在路边,沉默的石头静静地欢迎四方来宾马克马星人。穿过山间小路,沿着不长略陡的盘山小路蜿蜒而上,一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抬头远眺,远处是逶迤的黛绿色的群山,绿浪阵阵从起伏的山峦一直蔓延到我的脚下浴血金枪,满山的荔枝龙眼,绿意葱茏的枝叶间已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一畦畦茶树仿佛条条绿腰带环绕着山峦,头戴斗篷花巾的大妈大婶们正在茶园辛勤地忙碌着,空旷的山间时时飘荡着她们的欢声笑语,八仙茶的美名已随着海峡硒都的崛起而名扬四海了。
蝴蝶在草丛树林间翩翩起舞,蜂儿振颤着透明的翅膀,飞向花丛中,钻进花蕊,贪婪地吮吸着花之精华。星罗棋布的村庄点缀在苍松翠柏间,袅袅的炊烟飘荡在绿野上,一股远古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高兮妍故乡的意蕴徐徐在心空弥漫开来。山脚下几方清潭仿若一块块晶莹温润的美玉镶嵌在绿波间,炽热的白光随着碧波荡漾,耀眼斑斓,几只白鹭在潭边时儿悠闲地踱步销声匿迹造句,时儿优雅地梳理着洁白地羽毛,忽而又振翅飞向远方,思绪也随着鸟儿飞翔得辽远苍茫。一声清脆的鸟鸣拉回了我的思绪,抬头仰望,我欣喜地发现路旁一棵松树的树杈间有一个鸟窝,一对鸟儿衔着青草正在辛勤地编织着它们的安乐窝,那是它们的栖息地,那也是它们温暖的家。我们的到来并没有惊扰到它们,真是人来鸟不惊灵媒师重生,童年美好的记忆渐渐苏醒了,我内心涌起一种回家的感觉,暖暖的。
悠扬的钟声从丛林间传来,把我从凝思默想中唤醒,缕缕缥缈的花香、草香和檀香渗入心间丹尼尔夏普,鸟声、蝉鸣、钟声和山涧的泉水声在灿烂的朝霞中汇集成了一首和谐欢乐的歌,微风轻拂,阳光照耀在芳草地上,蒸腾起一股股热浪,翠荫掩映下闪露出古刹一角红墙,不知不觉间我们已抵达斗山寺门前,寺前一棵古榕,苍枝屈虬顾城别恋,树皮皲裂,树冠如伞,长须飘扬,仰卧于洁白的大理石栏杆旁,老干上绿叶葱茏,真如一位鹤发童颜的历史老人默默地阅尽人间沧桑,树下石桌石椅正是游客纳凉品茗的好去处。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正在寺前侍弄花卉,正是父亲故友斗山寺主持释长老,他一见我们即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寺喝茶。踏入寺门,窗明几净,苍翠的是绿竹、夜百合,紫红的是三角梅、茶花,缕缕檀香悠扬的佛乐共同营造的清幽雅致的氛围让我沉醉,丝丝凉意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品味佳茗,清韵满怀,颊齿留香,俗世的喧嚣、逼仄和狭隘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般一去不复返,宁静悠闲的精神意蕴在心间豁然开朗。

我环视古寺,红墙绿瓦,古朴雅致,门楼、回廊、天井、大殿与中国传统寺庙的风格并不二至,只是显得小巧玲珑多了,此寺占地约100平方米,面阔三间,深6米,悬山顶,供诸佛。听释长老娓娓道来,我方知此寺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充满神话色彩。斗头寺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最近重修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据传,明代一位叫李九五的人游遍了八闽名山大川,此人可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见多识广,可当他登上斗山时,眼见山长水阔,风景秀丽,绿浪如海,其地势宛似三只冲天蜈蚣吐出三粒珍珠,不禁赞叹不已。于是他夜宿山中,月明星稀,蝉鸣唧唧,风摇影动,泉水潺潺,梦里依稀时闻钟磬和诵经之音,醒后即断定此地为佛地,遂择日动工建寺于此。遵李氏之意,三粒石珠分别位寺内外;其中一粒为宝殿正中之佛座.一粒在佛前做为拜垫,一粒于门口井旁.井泉甘美清洌,饮之沁人肺腑。怪不得佳茗如此清香,原来是沾染了仙气的缘故,一股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地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
斗头寺往东十几米处即原斗头道观遗址,遥想当年此处也是释道并存柴田丰,香火鼎盛,如今也只留存一块刻有“宋嘉定庚午年(1210年)道观”等字的残碑让人发思古之幽情了。寺前有一古井,井旁立一石碑曰:“滢滢水三尺,济饮人尽得。色受想识行,一洗皆清白。”据说因为此井旁有置一粒仙珠的缘故,虽深不过三尺,却是常年泉流如涌,即使是大旱之年也源源不断地为乡民带来甘霖。我近前仔细端详,果然清澈如明镜,一眼可见井底的细沙富基标商,井台上布满青苔,石缝间的一株株蕨草在艳阳下展示着生命的力量。游人至此可以放慢匆匆的脚步,掬起一瓢清泉,洗去满心的欲望和尘世的琐屑,一股清静无为的清爽之气就会弥漫心空,你就能听到心灵的欢乐之声。休憩片刻,养足了精神,继续往东行十几米即到“文佛寺”。文佛寺始建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902年重修,坐北朝南,三开间前殿和大殿,中隔两廊和天井,面积约120平方米,供“泗洲文佛”。当地人相传“泗洲佛”为泉州秀才,精通天文、地理、医药、佛学药鼎仙途,曾与诏安湖美村人吴明德结为兄弟,相携往福州应试,不第后随吴明德至诏安游玩,见斗山景色灵异,便隐姓埋名于斗山建庵为僧,当年周边缺医少药,秀才利用自己所学医药知识,上山寻找草药,为乡民解除病痛,普济四方,据说许多药方还流传至今。圆寂后众弟子把旧僧房改建为寺,奉祀其为“文佛”都市进化眼,其墓被称为“文佛宝塔”。后有人见文佛显灵于泗洲(今安徽泗县)拯救疫区灾民,所以又称为“泗洲文佛”。耀眼的阳光透过天井洒在苍苔上,泛着绿光,瓦楞上的茅草在清风中抖索,我在寺内徘徊遐思。中国自有科举制度以来,千百年来无数人不管是为了光宗耀祖和功名利禄,还是为了一展雄才和实现远大理想,无不是殚精竭虑,屡败屡战,皓首穷经,甚至有人不惜卑躬屈膝、趋炎付势,出卖灵魂。斗山何其有魅力,刘涛的照片可以让一位寒窗十载的士子一下子放下了功名之心,消弭了青云之志,由儒入释,从修身转而修心,此山此水何其有灵,此地何其有福!我想他更多的是在为百姓服务中体味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吧。不管其初衷如何,他终是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百姓最终用百倍的真诚来纪念他,当地百姓尊其为仙公,寺后的一块光滑平整的石头被称为“仙公石”,相传仙公当年在此练功休息,山顶更建有“天仙宫”“仙翁台”等景点,凡此总总无不是表达了人们对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敬仰。天地公心,人各尽其才,各尽其能,千百年来通过仕途显赫而青史留名者,如有才无德的秦桧而遗臭万年者,如德才兼备的文天祥而流芳百世者达贝妮微博,古已有之,可千百年来又有多少仕途显赫者早已淹没在漫漫的历史烟云中众夫争仙,一个小小的落第秀才却至今尚飨后人之祭冼辉,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步出古刹,仰观蓝天白云,思载悠悠,俯察青山绿水,情韵满怀,俯仰之间,又有多少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回眸来时路德川和也,万籁此寂静,惟闻钟磬声。
(2017年第七期《闽南风》)(入选《丹诏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