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夺标txt等风——记1300年前的一场战争-武媚祖映画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8-31 44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等风——记1300年前的一场战争-武媚祖映画梁紫丹

走过路过,点点关注
心中有光,脚下有路
如果没有被大风吹过,就没有到过真的大理。
苍(山)洱(海)间有大风,终年不歇、风力之强世所罕见。风界扛把子台风吹小半年还歇大半年呢,大理整年皆为风季,区别是夏秋风大,冬春风更大,全年平均风速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
代表大理吹风的是下关,始建于唐朝任思奕,建城历史已超过1200年。著名的大理四景“风花雪月”,起首就是下关风,不仅以风大著称,最绝的是风不讲来路不讲去处,从四面八方回旋而来,行人迎风吹飞的帽子不会落在身后,而是掉到身前,帽子掉了,弯腰捡起即可。风景风景,有了风,便有了下关的这一景。
对于下关风大的原因,科学家认为,下关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苍山十九峰太高,挡住了东西两面的空气对流,苍山斜阳峰和哀牢山脉者摩山之间的天生桥峡谷便成了空气对流的出口,想风不大都不行。
民间人士相信神话。传说很久以前,云南海东道士的学生王宏娶白狐为妻。一天,海东道士误会王宏要用白狐的道法害人,鬼火一冒,把学生打到了湖底。白狐救夫心切,向观音求来6瓶风,想把海水吹干,还承诺背着六瓶风不与人说话。白狐背着风瓶走到下关江风寺的时候,遇孕妇产子。孕妇请白狐帮忙找人,白狐下意识地应了一声,五瓶风就钻进了地洞。从此,下关便成了“风城”。
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则从历史的缝隙里看到了别的东西。
下关的位置非常重要,“得下关者得苍洱”,自古就是个“风口”,因正对苍山十九峰北端的“龙首关”(又称“上关”)要塞,而被称为“龙尾关”或“下关”。一首一尾,一上一下,北通川藏、南接版纳,东连昆明、西达缅甸,关隘不大,却是大半个云南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枢,不管哪朝哪代,但凡有大佬要在云南搞事情,都绕不开下关。
1300多年前,南诏崛起,大唐王朝欲借其牵制吐蕃,给了不少扶持。南诏势力做大以后,唐王朝心里有了顾忌,对之加大了控制,最终友谊的小船划翻了。天宝年间,唐王朝对南诏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史称“天宝战争”。没想到的是,强大的唐军没占到便宜,第一次输,第二次输,输得还更彻底,“全军覆没、主帅沉江”。两次征讨,前后覆没战士20万人。
大唐两次征南均以失败告终,因为南诏把国都建在了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南诏国腹心地带南端是龙尾关,北端是龙首关,建有南诏国的三座都城:太和城、大趋城和阳苴咩城。东边是高耸的苍山,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山峰罗列,要翻越苍山,由西向东进攻,难度系数5颗星;南面,龙尾城西扼苍山,东凭西洱河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北面,龙首关东临洱海,西依苍山云弄峰,襟山带水,地势险要。
天宝十年(751),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8万,兵分三路征南诏。南诏一看大军来势汹汹,哇呀,打不过打不过,三次谢罪请和。鲜于仲通自觉胜券在握,傲娇得很,根本不予理会。1267年后,有人总结了,这就叫“当初你对我爱理不理,以后我让你高攀不起”,只是当时的鲜于仲通并不知道。
鲜于仲通是这么计划的:大将王天运率一队精锐,秘密绕道点苍山西坡负责奇袭,自己亲率主力,直抵龙尾关(江口),陆路猛攻龙尾、龙首二关,第三队由西洱河东岸从水道向西进攻,东西夹击,南北协同,直捣太和城,一举拿下南诏。
根据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负责奇袭的唐军精锐在苍山西坡“丘迁和”(今大理州漾濞县石门关)一带,遇到了阁罗凤的长子凤伽异。凤伽异是个全才房鹿,文能写诗,武能带兵,懂经济善管理,还到滇池建了个拓东城,就是现在的昆明,统一了滇东、南、北。但是死得早,爹和儿子都是南诏王,他只当过“副王”。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受唐玄宗亲封为鸿胪少卿,后封上卿,兼阳瓜州刺史。遇到凤伽异,奇袭变成了悲剧,王天运悬首城楼。一队惨败,鲜于仲通的计划落空一半,另两队人马也没讨好。
阁罗风是南诏国的一代英主,眼看请和无望,发了个民族脾气,亲自披挂上阵,率军奋战,经过洱海东岸的鲁川(今双廊)、鲁南(今海东)、江口(今下关)等战役,全歼唐军于洱海两岸,主帅鲜于仲通“逃师夜遁”,只身逃离。第一次天宝战争结束,唐军全军覆没,南诏完胜。
凤伽异感慨此战之惨烈,作了一首《归师曲》:天径云开马蹄扬,旌风卷虹霓。角号海螺,声震古道。铎鞘金鞍少年郎,盔插山茶独一朵。战马嘶啸,蹄打磐石寻旧路。报子频传,洱河渡口万人歌顾留芳,季天笙饮马洱河濯荡,慢马敌血洗邹平故事。擦净长剑,寒光射日月。归师乐,乐无穷,戈海刀林我出没。横扫唐师十万众,是非属谁说。得胜归喝回归酒,刀兵无情多愁人。多少诏民沙场死,五万寡妇泪淋淋!
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廷派前云南都督兼侍御史李宓再征南诏夺标txt。诗圣杜甫有感于此,写下了著名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吴若瑄,生男埋没随百草历奇山庄。”
李宓的20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北方南下,一路从安南北上,浩浩荡荡,直取南诏腹地。李宓是有备而来的,计划水陆协同作战,但是挡不住南诏与吐蕃的内外夹击,直打得“流血成川,积尸壅水”,全军覆没,主帅李宓在下关镇西洱河天生桥投水自尽。
战后,阁罗凤认为“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下令收集唐军阵亡将士葬于西洱河南岸和旧铺,刻碑勒石题为“大唐天宝战士冢”,后称“万人冢”和“千人冢”。大碑落成之日,阁罗凤前往祭奠,亲致悼词。明朝名将邓子龙曾任云南总兵,他写过一首《题万人冢》七绝:“唐将南征以捷闻,谁冷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 李白的《古风》和《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也说到了两征南诏:“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渡泸及五日,将赴云南征。”“至今西洱河,流血拥僵尸。”
十数万将士埋骨大理混沌妖皇,灵魂苦寻归途,从此后,下关刮起了大风,而且“风高不寒,无沙无尘”,那是无数迷失的灵魂在苍山洱海间徘徊,冲撞回旋,不分昼夜,不带沙尘。
1979年,数量惊人的乌蛇爬过天生桥,往苍山而去,陆陆续续用了7天时间才过完。很多白族老人在乌蛇经过的地方焚香化纸,说那是将军老爷的兵马。
将军老爷指的是李宓。与万人冢隔河相望的苍山斜阳峰下,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作“将军洞”的本主庙,供奉着第二次征南的沉江主帅李宓。
将军洞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意为“本境福主”,是每个白族村社供奉的至高无上的保护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甚至掌握人们的生死祸福。本主数量很多,不仅有神祇,也有世俗人物,传说中的虚构人物,真实的王侯将相、平民百姓,同一民族的,不同民族的,只要有利于白族,自带正能量,都可以受到供奉,成为本主,享受香火祭祀。
天宝战争之后,阁罗凤让南诏国人放下恩怨,为阵亡者收骨祭祀,安抚亡魂。李宓虽然是南诏的敌人,但念其投江殉国忠义可嘉,是受尊重的敌人,“三牲祭品献将军,百二山川兆丰年”。此外,李宓军虽覆没,但仍有部分流落当地,融合于民间。大理巍山、宾川有一些姓李的村子,李宓本主庙所在的下关龙泉乡上村多数人家姓李,他们都自称是李宓的后代。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李姓族裔呈请建庙,是为“唐李公之庙”,李宓被尊为利济将军,奉为上村本主。
下关探古——
太和城遗址 南诏故都素慧容,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公里,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公里,是南诏建国初期的首选都城。
《南诏徳化碑》 南诏赞普钟十五年黄宝强,即唐大历年(公元766年)所刻,正书。碑阳刻正文3800余字,现仅存320字,是唐代南诏政权遗留下来的“云南第一大碑”。
佛图寺塔 当地俗称为蛇骨塔,位于大理市下关镇阳皮村北侧的佛图寺前,地处大理苍山斜阳峰麓,北邻阳南溪。
大唐天宝战士冢 万人冢位于下关天宝街西段南侧,千人冢位于大理市下关镇旧铺村东,同是唐天宝年间阵亡战士冢墓。
龙尾城遗址 龙尾城又名龙尾关、下关,位于下关西洱河北岸,西起天生桥,东至大关邑村,由苍山斜阳峰南坡向东延伸,城南有天然护城河——西洱河,是南诏古都城的南大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我一直在沉思:
哪里好玩,到哪里玩,怎么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