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天下兵锋祠堂:惠山古镇的灵魂-天下第二泉

全部文章 admin 2018-12-09 214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祠堂:惠山古镇的灵魂-天下第二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9月30日参加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各分会在顾氏分会的调研座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习主席发表了一系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今年年初发出《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宣部今年两次派人来到惠山古镇调研祠堂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的相关情况。种种迹象表明,习主席、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正越来越重视白二少,让我们这些搞祠堂文化研究的人倍受鼓舞。“惠山祠堂群凝聚了无锡人千百年来难以忘怀的乡愁和共同记忆,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我们要做的就是拂去历史的尘埃,让心灵的血脉永续相传”。

孙志亮先生说:无锡惠山古镇的建设从2002年12月起步,到今年已经走过15个年头。在惠山古镇0.3平方公里的用地范围内,集聚了118家祠堂、77个姓氏,是中国、也是世界单位用地范围内祠堂姓氏最为密集的地方,是无锡市现存的唯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格条件的项目。天下兵锋这里的特色呢,是紧靠惠山景区,风水宝地;这里的资源,是有着世界独一无二的祠堂群;这里的优势,是涌现了一批祠堂文化的热爱者、研究者。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到目前已发展分会42家,其中1∕2左右的分会,工作卓有成效。遥想当年康熙、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来到我们无锡,可能不只是钟情于山水,而是对惠山祠堂群、对祠堂文化的重视。所以,研究会各分会对祠堂文化的研究是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孙志亮说,2004年,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小组确定了惠山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为配合“申遗”,专门成立了祠堂文化研究会,我本人当了12年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研究会始终把惠山古镇的修复建设和保护利用作为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为惠山祠堂群保护性建设和“申遗”提供依据。特别是项目启动时,为保持惠山古镇0.3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的完整性,提出调整总体规划确定的锡惠路走向及锡山大桥西堍改善方案的建议,保持惠山祠堂群“申遗”项目的完整性;协助政府出台了古街区的拆迁办法,以搬迁取代传统的拆迁,使古建筑和文物得以幸存,从源头上保护了文物;提出古镇修旧如旧的维修建议,用原有的、收购来的旧石板、旧牌坊、旧石库门等旧材料修复建造,做到修旧如旧,如通过查访,把明代“千人报德坊”的巨大构件在原地挖出来,在原来的位置,用牌坊原石材构件恢复了“千人报德坊”,成为保护文物原真性的启动项目和样板;研究会专家积极建议308部队所占营房要整体置换,以修复留耕草堂、紫阳书院和下河塘的杨藕芳祠、顾可久祠等重点祠堂。
研究会还完成了《惠山祠堂群基本类型的分类研究》专题报告小林浩平,成为惠山古镇“申遗”的核心内容。同时组织数百名资深会员,分别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祠堂、谱牒以及姓氏文化的研究,深入挖掘和研究每座祠堂的文化内涵,提炼个性和特色。研究会编辑出版了祠堂保护建设的重点研究成果丛书,收集流散在民间的有关文献资料,发掘和整理古籍,积累和丰富祠堂文化文献史料。

孙志亮提出,研究会各分会要正常开展工作,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选好会长、秘书长,他们必须具备热心、奉献、公正这六个字的精神,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会长每年都要有计划安排,并在年会上宣布,以便大家共同执行。第二要注意会员的代表性和覆盖面,会员一定要热心于大家族的公益事业,勇于奉献,秉公办事。第三要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增加分会吸引力,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第四是一个传承的问题,如果没有接班人的加入,我们所做的事就不可能延续,现在急需吸收更年轻一些的热心人参与进来叻哥游世界。第五点,就是各项活动的开展,经费的保障非常重要,各分会要因地制宜采用适合自己分会的途径筹集。
对于研究会今后的工作方向,孙志亮建议:一是强化祠堂的文化布展和利用。要联合文化、教育、学术研究等机构,逐步设置谱牒检索和文献资料信息库,建立“惠山祠堂寻根问祖交流服务中心”,使惠山古镇真正成为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基地、无锡的露天历史博物馆、炎黄子孙谱牒文化的研究中心。二是祠堂的利用要在不破坏原貌、不破坏修复的前提下进行,要珍惜、保护好建设、修复的成果,保持祠堂的原汁原味。三是惠山祠堂群经营业态要与祠堂文化高度融合,要注重经营惠山脚下特有的传统商品、旅游文化产品,要注重惠山古镇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留住乡愁、留住记忆。决不能让惠山古镇的业态雷同于小商品市场。四是祠堂的布展和管理要充分发挥、运用宗亲的力量,走公办民助的管理路子。自古以来祠堂都是由本族自行管理的,可以尝试由政府统一制订使用管理标准,在同等条件下,鼓励或优先由宗亲承租使用、管理祠堂,让他们按照政府制定的规则和标准、按照祠堂文化研究会的研究成果,结合本族的族规、家训、习惯等进行修复、建缮和管理,既可为政府节省大量资金,又可充分体现各种类型、各姓祠堂的个性和特色。五是要继续充分发挥祠堂文化研究会的作用红楼之臻玉,体现祠堂文化研究成果的可用性和权威性。祠堂文化是科学的、严谨的,要珍惜和用好经过研究、考订和论证得出的研究成果。

对于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各分会在调研座谈时谈到的文化创意一事,孙志亮先生认为李若萱,惠山古镇的“闪光点”是祠堂群;2012年11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列入“申遗”名单的也就是惠山祠堂群。118座祠堂,串起千年吴地历史。祠堂依山而建,左右相邻,成巷成街,多数祠堂单体规模不大,以江南民居形态为主。而吴地历史上的重大变迁和文化轨迹,却都可以从祠堂中寻到端倪。118座祠堂所祭祀的人物有许多都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可以说是名人辈出。祠堂的种类也有“神祠”、“墓祠”、“宗祠”、“专祠”、“先贤祠”、“忠烈祠”、“寺院祠”、“书院祠”、“园林祠”、“行会祠”、“会馆祠”等11大类水原有纱邱箫婵。可以说,祠堂群是映现无锡历史文化变迁的活化石。
惠山祠堂群有许多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祠堂,据不完全统计岑小林,各类祠堂所祭祀的历史人物多达180多位,其中宰相级的就有多位,除楚国宰相黄歇外,还有唐代的李绅、张柬之、陆贽,宋代的范仲淹、王旦、司马光、李纲,清代总理大臣李鸿章,而当过尚书、侍郎的人物,多达30多位。虽历经数千年,但仍然散发着人文的光辉。
我们不管用什么方式“申遗”山沟大军阀,如果离开了祠堂群这个根本,任何努力都不可能成功的。祠堂文化研究会要充分理解“文化产业,惠山古镇”这八个字的丰富内涵管桐。
首先,惠山祠堂群是中国单位面积祠堂最密集的地方,这些祠堂所祭祀的人物涉及姓氏众多,集中了77个姓氏,占到中国百家姓前100名的68%,这在全国、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中国谱牒文化的基地,希望能成为华夏子孙寻根问祖的中心。今后炎黄子孙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要找到自己的根,了解“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要通过祠堂文化的研究李宗瑶,把每一个姓氏的来龙去脉、每一个宗族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为所有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提供方便,创造条件,让他们来到这里通过电子检索找到各自姓氏的起源、迁徙、分布等等情况。要让来无锡旅游的人是因惠山祠堂群而来。
第二,孝文化、廉政文化、爱国主义等各种文化在惠山祠堂群都可以找到。惠山祠堂群应该是中国廉政文化的基地,也是一个爱国主义的基地。因为祠堂所祭祀的人没有一个是坏人,以前坏人是不能进祠堂的。祠堂所祭祀的人物有海瑞的老师顾可久,有抗金名将李纲,有写了著名的《悯农》诗的李绅:“锄禾日当午陈清銮,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有民族工商业的杨藕芳,他和刘铭传当时一起去建设台湾的。这里还有范仲淹的范文正公祠,还有陆宣公祠蔡小豆,还有倪云林先生祠,沈佳润名人辈出。实际上是一个露天的博物馆。中国要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要有规矩,一方面要有道德。道德是从小来培养的。宗族里面都有家规、家风,都有家训,如果去其糟粕后,它有很多合理的、先进的、优秀的方面。
第三是文化创意产品一定要依附于被称为“根本”的东西才有生命力,不仅要开发、利用健在的名人效应,而且要发掘、宣传逝去的名人效应。譬如哪个家族有哪个名人,就开发与那个名人有关的纪念品,可以一族一品,也可以几族一品,把自己家族的名人、名画,家训、家规等通过不同的载体载录下来,宣传出去。当然,更可利用祠堂群,串起茶会、香会、花会、庙会的产业链;在古镇形成琴、棋、书、画培训一条街,甚至举办“过百龄万人围棋赛”、“倪瓒、顾恺之全国书画大赛”等,把文化气息搞得浓浓厚厚许耀南,让外行看了异常激动,内行看了非常震动。
孙志亮先生提出,祠堂环境的设计,可参照寄畅园借鉴山水背景的手法;祠堂的布展要紧扣祠堂文化,木雕、砖雕、石雕、铜雕等艺术手段可综合应用。通过布展让最典型、最个性化的东西呈现出来,把各宗族的特色故事都讲出来,使得每一位前来听一听、看一看的游客游有所乐,游有所得。

他说,祠堂有五大功能:祭祀的功能,法庭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修谱续谱编史的功能,义庄、慈善的功能。那么,春祭、冬祭的仪式有何不同?各有些什么规矩?如何利用祠堂举行成人礼、结婚礼?修谱续谱颁谱有些什么讲究?义庄、慈善之事怎么弄?要一桩一桩研究,一样一样来布置,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从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来认真研究祠堂群的业态,利用祠堂的功能创出各自的个性化特色,有所突破,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真那么做了,惠山古镇就活了,一年可公示一次各祠堂举办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昭告天下,以此吸引游客,政府也会更加重视。现在这里仅仅只是保护修复了有形的建筑,对无形文化的挖掘还只是刚刚起步,人们对它的期待不仅只是看看旧房子,更希望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大量的祠堂文化研究工作和祠堂群修复利用以及科学管理工作还需要努力完成,真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许多重要的工作去做。
原载于《祠堂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