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大鱼吃小鱼2站在送别诗巅峰的歌者——王勃【荐读】-王峰轩-河南思客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3-01 275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站在送别诗巅峰的歌者——王勃【荐读】|王峰轩-河南思客
本期导读
头条:站在送别诗巅峰的歌者——王勃【荐读】|王峰轩
二条:怀念家乡的摊馍|樊尚松
三条:乡村仲夏【荐读】|白夏
总第985期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离别与送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我国古代送别诗的产生,大约可以上溯到汉代。相传苏武、李陵的赠答诗,即为这类诗的发轫之作。如旧题《李陵与苏武(二首)》其二: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郁郁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德布佳达,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此诗就表现了送别的内容。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大宫玉兰曲,有了社会,便有了分离,许多本该是天长地久的,却不得不天各一方。

再后来这类诗文就越来越多,以致南朝梁萧统编辑《文选》时得以专辟“祖饯”一类,选录了截至他以前的送别诗的代表作,如曹植的《送应氏》二首、沈约的《别范安成》等。可见,送别早就成为广大诗人争相吟咏的题材了。但是,所有这些送别诗徐子韩,无一例外地是表现“有别必怨、有怨必盈”的内容,抒发“黯然销魂”的意绪的。
从思想上看阿四龙组合,都未免过于消沉。如曹植的《送应氏》二首其一同沈约的《别范安成》一样,使别离的那份幽怨与痛苦,感人至深地喷涌而出。二者一则哀叹“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袁柏仁,一则悲呼“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都够得上“怨”而且“盈”了代嫁皇妃。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使得这类送别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一个专有的模式”。
唐代这个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疆域扩大,国内和国际交流频繁丛威娜,所以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人口的流动性也在增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自己的家。
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杜少府”的寻常职务调动为王勃提供了灵感,为送别诗出现重大突破提供了前提,于是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产生了。此诗掀起了送别诗方面的“诗界革命”,送别诗从此有了新的面孔。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他便是诗坛怪杰王勃医道丹途。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初唐四杰”之首,才华出众。然其一生极为短暂且宦海沉浮,终不得志。“二十七岁时赴交趾(今越南)省父,渡南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诗歌常与流丽婉畅之中透露出豪放的气象,且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擅长五律,对推动唐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勃表现送别方面诗文颇多,然最被人们广为传唱且意义重大的当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单从题目,就能够明确该诗是一首送别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时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该诗是王勃诗作中的名篇,也是整个唐诗中的名篇之一。同是送别,他的诗毫无悲酸之态冷婉婉,也不故作豪放语,意境高远,情深意浓。作为一个送者,他与行者杜少府一样,都是旅途中的一个匆匆过客。其送别的情绪则别有一番味道,让人深思,耐人寻味。大鱼吃小鱼2通篇除首联点明送别之事外,其余三联皆是劝勉友人的话。
诗中所表达的,固然仍不外乎封建文人间的情谊重生换夫记,但感情真挚动人,意绪乐观健康:其中有友情的温暖,有仕途的体验,有耐心的开导,有热诚的鼓励。真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感化说服,情理俱到。”而所有这些又集中地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豪迈气概。尤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写得高屋建瓴、豁达大度,具有雄视百代、震铄古今的非凡的思想境界和魄力,无愧为全诗的警策东方血修。故有人评论该诗“赠别不作悲酸语,魄力自异”,可谓中肯之论。
从王诗的渊源上看,“海内”“天涯”是对曹植组诗《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尤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曰亲”几句的化用。后来,盛唐诗人张九龄《送未城李少府》诗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两句,就发挥了这样的意思。王勃志在四方心胸开阔,把“天涯”看得如同“比邻”一样近。即内一句,已足以统摄上引曹植数句的原意。无论就哪一种意思说,都一扫“黯然销魂”的离愁别怨,给人一种极大的鼓舞的力量。

看了“小圈子”后再看大环境,王勃能完成送别方面的“诗界革命”亦非偶然。从其诗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所抒发的感情来看,该诗当是王勃为宦长安,未遭排斥放逐之前所作。时值初唐后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到处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尤其当时较为认真地实行科举制度,广泛选拔人才,打破了自曹魏以来由世族豪门垄断政治的所谓“九品中正制”的局面,这就使社会地位低下的青年文人一般都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
王勃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踏上仕途的,当时他还不到二十岁,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自然怀有美好的憧憬和充足的信心。而他要送别的友人杜少府,也正当走马上任,到蜀州做官,章吉仁同样是一个和他年岁相当、仕途有望的年青人。正是在这样特定的主客观条件下,王勃才有可能写出如此别开生面的送别诗。
由此看来,诗中所表达的开阔乐观的情调,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广阔胸襟和豪迈气概,而且也反映了初唐时期那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它的出现具有开拓的意义,它不仅扩大了传统送别诗的题材领域,并且提高了送别诗的思想境界,显示出唐诗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从而在文学史上赢得了不容忽视的地位。

王勃成功了,时代塑造了王勃,王勃也影响了整个时代乃至千百年后的今天。诗作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送者和行者、过去和将来、抽象和具体永远地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从而,改写了送别诗的历史。由此开始苏菲浅,送别在健康的轨道上前行,至宋词元曲、到明清诗文今人诗作,唱之不尽郭竹学,一如长江之水源远流长。
王勃在送别诗方面的成功探索使他登上了他那个时代的诗歌的思想和艺术的巅峰。无怪乎清代文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说:“王勃的送别诗不饰雕琢,自见精采,真大家手笔。”不仅使他及他以前那个时代的送别诗相形见绌,而且还使他那些锐意创新的众多同调者望尘莫及。正因为如此,它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艺术生命的永恒,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读者传诵不衰。
另外,王诗在送别方面的突出贡献,还在于它最彻底地体现出“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精神,我们所说的这首诗的独特价值,正在于此。王勃在这方面的功绩,的确“是无从估计的”。
本篇审稿邓丽星组版 王睿鹏

作者简介
王峰轩,男,河南长垣人,新乡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党建》《河南日报》等国家、省市报刊发表作品多篇,现供职于长垣县委巡察办。
《河南思客》签约作者。

本文作者王峰轩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河南思客
投稿邮箱:2560410387@qq.com
河南思客2018年编委会
编委 陈 旭 江 雪 庄凤娟 
 王立国 李智信 张红阳
 胡建武
总 策 划 吕佩义
统筹 杨海燕

王峰轩的相关文章
●全家福(小小说)【荐读】
●芒种【荐读荐转】
●我欠孟州一个约会【荐读荐转】
●露天电影【荐读】
●开封【荐读荐转】
●母亲的酱豆【荐读荐转】
●外公的腊八蒜【荐读】
●一条围巾【荐读】●撸串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