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声色犬马無錫靈山 話題│佛教勝地-U台说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6-01 257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無錫靈山 話題│佛教勝地-U台说斯日其玛

大陸許多自然勝景、歷史文物,不僅展現出人文和景觀特色,同時也展現與台灣的歷史淵源,它們因而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些交流基地,讓兩岸民眾共同飽覽秀美山川文物的同時,更自然連接了雙方的文化情感和心靈契合。

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銅大佛:靈山大佛。圖/本報無錫傳真
大陸著名的佛教文化勝地-無錫靈山,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而矗立於江南太湖之濱、小靈山上的靈山大佛,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青銅大佛立像,每年吸引數百萬信眾遊客前來瞻拜;加上周邊梵宮、拈花灣等景區,形成靈山勝境。
靈山地區的佛教歷史,可追溯到唐代。相傳玄奘西天取經歸來,遊歷東南到此,來到小靈山,見「層巒叢翠」景色非凡,大為讚賞,認為非常像他去過的印度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靈鷲山,於是就給此山起名「小靈山」,並囑大弟子窺基在這裡主持開法,小靈山寺由此逐漸發展。北宋年間,改寺名為「祥符禪寺」,延用至今。1938年抗戰時,祥符禪寺被日本人毀掉;1994年開始修復,在舊址建造了靈山大佛,至1997年完工開光。
靈山大佛包括蓮花座在內,通高為88米(約一幢30多層樓房高度)黄丹仪,如果加上三層座基,總高度達101.5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黛西约翰逊。大佛佛體(不含蓮花瓣)由1560塊6-8毫米厚的銅壁板構成,焊縫長達30餘公里。大佛鑄銅約725噸,銅板面積達9000多平方米声色犬马,約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施工技術難度和工程量都非常大。
大佛座基的裙房裡,設置兩部電梯,送信眾和遊客登上蓮花座,登高望遠,憑欄臨風,近可觀景區全景,遠可觀太湖的湖光山色。
靈山景區門樓為城樓式建築,旅客由此入園即至佛手廣場,祥符禪寺後則是杏壇廣場,古銀杏樹為小靈山寺僧人手植,至今已有1300餘歲;六角井、八角井均為千年古井,相傳「茶聖」陸羽曾遊歷馬山,覓茶於六角井,品井泉甘洌清甜,至為推崇,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
從杏壇廣場住上,攀218級登雲道,於大佛基座遊覽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博覽館以神州五方五佛、中華四大佛山、藏傳、南傳、漢傳三大佛教語系以及佛教文化藝術為展覽主線,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佛教義理和文化。
靈山勝境的大型音樂動態群雕「九龍灌浴余小宓,花開見佛」天铁论坛吧,則再現了佛教典籍「本行經」故事中的絢麗景象。隋雨蒙當「佛之誕」音樂奏響時,巨大的六片蓮花瓣徐徐綻開,一尊高達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從蓮花中緩緩升起;此時九龍口中一齊噴射出數十米高的水柱,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廣場四方鼓樂齊鳴,噴泉百態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順時針環繞一周,象徵「花開見佛」,「佛光普照」。隨著樂聲漸弱,蓮花花瓣包裹著太子佛像,緩緩合攏。

靈山勝境的藏傳佛寺 圖/本報無錫傳真

大型音樂動態群雕:「九龍灌浴,花開見佛」 圖/本報無錫傳真

靈山梵宮
展秀佛教藝術浩瀚精湛之美

靈山梵宮的建築形式突破傳統,格局大氣。圖/本報無錫傳真
靈山大佛,闡示了佛祖成道的故事;與大佛比鄰而立的靈山梵宮冷婉婉,則展現了佛教藝術的美。
靈山梵宮位於靈山勝境東側,南朝太湖,總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2006年開工,於2008年完工;2012年,梵宮被確定為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
靈山梵宮由香水海、滿飛龍塔、五印壇城等佛教景觀建築而成,建築形式突破傳統,以石材等堅固耐久材料為主,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樑柱、高聳的穹頂、超大面積的廳堂,外部,梵宮白色的建築頂部、五座金色蓮花形的單層塔,按照「五方五佛」的格局錯落排列。
梵宮內部各建築空間獨立且互相貫通,由門廳、廊廳、塔廳、聖壇、三傳會議廳、千人宴會廳等組成。精雕細琢的東陽木雕、敦煌技師的手工壁畫、光燦奪目的琉璃巨製、精緻典雅的甌塑浮雕壁畫、技藝精湛的揚州漆器、恢宏大氣的油畫組圖、古雅精麗的景泰藍須彌燈、精美的景德鎮青花鬥彩缸...,這些彙集眾多文化遺產、藝術瑰寶的珍品,遍布梵宮的各個區域,將優秀的傳統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
無錫靈山勝境文化旅遊公司總經理陳琪向記者介紹,梵宮不是一個宗教場合,也不是一個寺廟;在梵宮,不燒香、不拜佛;而是通過所有在中國可以找到最好的藝術表現形式,特別是很多非遺的記憶,把它們運用在這座建築和空間裡,通過佛像、壁畫、雕塑、木雕等,講述跟佛教有關的故事,把佛教所有的經典、經文,通過藝術化的形式展現出來。
陳琪說,她印象深刻的是,梵宮剛建成的時候,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應邀來參觀,對靈山集團的吳董事長講了這樣一段評價。他說,梵宮沒有一個法師,因為這裡不是宗教場合强欢成爱,但是它相當於千千萬萬的法師在「表法」,就是說沒有法師在講經說法,但梵宮這種藝術的美,已勝過法師在這裡講法,這是靈山勝境最有特色及價值的地方容永道。未來,它可能會成為大陸新的文化遺產。

靈山梵宮內部各建築空間獨立且互相貫通,遍佈藝術瑰寶。圖/本報無錫傳真

拈花灣 體驗禪意生活

靈山小鎮,禪意盎然。圖/本報無錫傳真
為了讓四方民眾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內涵,讓佛教文化更生活化,無錫靈山集團2015年底建成「靈山小鎮·拈花灣」,讓遊客體驗無處不在的禪意生活,從而開創「心靈度假」的休閒旅遊新模式。
「靈山小鎮·拈花灣」座落在太湖畔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山水之間,這裡向來有「淨空、淨土、淨水」之稱,生態秀美,環境優越。而拈花灣靠山面湖,更與靈山大佛依山為鄰,可以說是盡得天地人文靈氣。
拈花灣的命名,一方面源於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典故事,也緣於它所在的地塊形似五葉蓮花的神奇山水。
拈花灣的禪意,是現實生活中的禪,無論你是在品茗、行走,抄經、打坐,還是依著雕欄發呆,懶散地曬著午後的太陽,嗅著陽光下花草中的甘香味,無不境由心生高靖榕。懶度庸人意,且拂明鏡台。我自拈花笑,清風徐徐來。恰好是最真實的寫照。
拈花灣打造的是一個自然、人文、生活方式相融合的旅遊度假地,追求一種身、心、靈獨特體驗的人文關懷,讓人們體驗無處不在的禪意生活。拈花灣的住宿非常有特點,目前有13家禪意客棧:一花一世界、吃茶去、棒喝、一池荷葉、半窗疏影、門前一棵松、螢火小墅、蘆花宿、百尺竿、雲半間、一輪明月、無門關、無塵。
這些客棧在禪意風格的設計思路下,使用原木和棉麻材質,處處隱喻東方美學的質樸。遊客棲居拈花灣,體驗的不僅是禪意住宿,更是一段禪意生活的邂逅。
拈花灣還有一條禪意主題街-春月花街,是拈花灣休閒度假生活的核心區域。主街區的最高點「拈花塔」,是和風木結構樓閣式五重塔,寶塔高27.98米;另外還有戲台「妙音台」、供奉財神陶朱公范蠡的「福田閣」、「百花堂」、「拈花堂」、「禪樂館」张拉拉,以及傳說當年范蠡攜西施泛舟五湖,曾遁居此地,拈花灣之南的「伴奴灣」。
靈山勝境負責人表示,原來遊客到了靈山,基本就是拜佛、看梵宮、看演出,3到4個小時就離開了,甚至離開無錫齐月宾,到另外一個城市。自從有了拈花灣後解伟苓,遊客看完靈山,還會去拈花灣。拈花灣晚上有一場戶外的燈光水秀,叫做「禪行」,像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演出,很多遊客晚上不願意走,一定要看這個演出,看完演出後就住在拈花灣。所以,拈花灣為靈山勝境旅遊加分不少。

21世紀世界佛教新聖地

陳琪表示,靈山勝境已是兩岸宗教文化的交流平台。圖/本報無錫傳真
無錫靈山勝境不僅是大陸知名的佛教文化主題景區,由於兩岸共同的宗教信仰,已經成為兩岸宗教文化的交流平台。
靈山作為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被海內外譽為「21世紀世界佛教新聖地」。中華佛教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佛教同宗、同源、同根,2015年10月24日,無錫靈山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無錫靈山勝境文化旅遊公司總經理陳琪說卓一婷,最早在2007年,無錫靈山就跟台灣佛光山合辦「兩岸和平共生吉祥大型活動」,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兩岸民間宗教界交流活動;當時創了一個紀錄,就是兩千名台灣民眾集體到無錫靈山來參訪。
2009年,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在靈山舉辦,也是兩岸攜手共辦,開幕式在靈山勝境,閉幕式在台北烈女镖客,是兩岸宗教交流活動一個里程碑。
同時,靈山也跟台灣的很多社團、民間組織通過文化交流,互相認識李刚评话,加深了解。
陳琪同時表示,無錫靈山勝境本身就是旅遊景點,從1997年開始到現在20年的時間,靈山每年都有穩定的台灣旅遊團隊前來,估計已有數以百萬計台灣來的遊客;他們來靈山旅遊,也認識了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