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四川师范大学幼师学院期刊资讯-《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总目录-近现代史研究通讯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8-18 369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期刊资讯|《当代中国史研究》2017年总目录-近现代史研究通讯李玉宾
姬云飞喜迎党的十九大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沈雁昕(5.4)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李正华(5.15)
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笔谈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张星星(6.4)
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武力(6.8)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判断中
宋月红(6.11)
中共十九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史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
丁芮(6.15)
坚定文化自信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刘仓(6.18)
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马艳(6.21)
“一带一路”:中国全面开放的新进展、新动力和新平台
王蕾(6.24)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石善涛(6.28)
学习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十八届六中全会
李正华(1.4)
全面从严治党是人民幸福线的根本保障
郑有贵(1.7)
坚定理想信念 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欧阳雪梅(1.11)
新版《准则》在党内法规建设史上的重要意义
李文(1.15)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宋月红(1.19)
第十七届国史学术年会专题
在第十七届国史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张英伟(6.32)
贯通总结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学习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
朱佳木(6.35)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
张全景(6.44)
深入研究和总结新中国治国理政经验
——第十七届国史学术年会总结
张星星(6.48)
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专题
认真总结陈云治国理政经验
——在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朱佳木(4.4)
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
张全景(4.10)
陈云留给我们治党治国的宝贵财富
齐德学(4.14)
深入研究陈云思想与实践 努力开拓治国理政新境界
——第十一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总结
张星星(4.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世纪50年代工会问题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佘君 高正礼(1.24)
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进
胡安全(1.41)
第一次全国普选运动中的妇女发动
张致森(2.16)
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人福利问题探析
——以北京市为中心的考察
宋学勤(3.26)
1978~1985年的农村扶贫开发
王爱云(3.36)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三七开”评价不能否定
——读吴冷西《十年论战》有感
周新城(6.58)
试析1949~1978年新中国对港澳问题政策的制定及意义
孙翠萍(6.69)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牢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这条生命线、幸福线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论述
邸乘光(3.4)
中共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展及成效
张金才(3.12)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
“国家所需、香港所长”
——香港回归20 年经济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初探
齐鹏飞(4.29)
改革开放史研究
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相关规定的历史演进
刘维芳(1.50)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演进及特点
李天华(1.61)
国有企业改革史研究中的企业档案利用
——基于天津航道局企业档案的考察
常旭(3.51)
农村税费改革回顾与思考
——以山西省为例
李茂盛 杨大虎(6.87)
20世纪80年代初引滦入津工程的规划与实施
王凛然(6.95)
政治史研究
第一届至第四届全国人大对中国现代化目标和步骤的探索
韩亚光(1.35)
1949~1989年《人民日报》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析
王瑾 文世芳(2.4)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驻京办事机构探析
刘良(5.23)
1978~1982年中国收回香港的决策背景与历程
方侃实(5.35)
经济史研究
“一五”计划与洛阳工业基地建设
丁一平(2.27)
20世纪60年代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关于“部院合并”问题的探讨
姬文波(2.37)
牵引与推动的双重作用
——1955年冬、1956年春浙江农田水利兴修高潮的出现
王大伟(3.62)
学大寨运动期间山西农田水利建设考论
李静萍(3.71)
供销合作社在1949~1957年湖北省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李学桃 彭廷洪(4.43)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安置待业青年与多种经济形式的起步
苏峰(4.50)
公私合营高潮中上海私营工商业者的增资研究
刘岸冰(5.44)
1962 年国民经济调整与恢复设立中央财经小组
张博(5.53)
文化史研究
1965年来沪越南留学生考述
陈德军 杨健璎(2.52)
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
——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突破口
殷瑞航(2.64)
技术科学思想与“十二年科学规划”
——以四项“紧急措施”与力学学科规划为中心的探讨
姜玉平(3.94)
科技“大跃进”对新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影响
聂文婷(3.104)
苏联专家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建立(1949~1957年)
吴起民 耿化敏(4.63)
中国科学院1955年抗生素学术会议的历史考察
李彦昌(4.73)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发展历程与历史贡献
薛倩(5.67)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生归国潮
陈松友 范俊琪(5.80)
外交史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处理在新疆的巴基斯坦、阿富汗侨民问题的经过
顿时春(1.83)
巴基斯坦政府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及其变化
邓红英(1.91)
“百万人委员会”与1957 年美国对华贸易论战
——以周以德档案为基础
刘禹辰 林孝庭(4.99)
1960年秋至1961年5月中国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粮食进口
瞿商 许天成(4.110)
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对尼泊尔援助问题探究
周振(5.99)
1951~1954年中苏造船股份公司的成立、管理与绩效分析
李华(5.109)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成果
1957~1965年河北省城市社会救助研究
高冬梅 邓莎(1.71)
1955~1965年中国对非洲贸易研究
余伟斌 刘雯(2.85)
1949~1956年北京市业余教育研究
黄利新(3.83)
20世纪70年代农药污染防治工作的转型及其历史意义
张连辉 李进纬(4.85)
1949~1950年城市税收增长的原因
——以南昌市税务局为例
蒋贤斌 赵婷(5.90)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新华书店
江林泽(6.77)
国史考订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究竟多少人
——对《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处史实的考订
储著武(1.100)
关于“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研究的几个问题
孙泽学(2.74)
地方史研究
1963年河北省水灾的救助工作述论
郭庆然 连少甫(2.96)
1966~1976年农村粮食生产及产量研究
——以山东省滕县为中心
王其科(2.104)
回忆录
邓力群二三事
谢宏(2.118)
学术述评
2010年以来“大跃进”研究若干问题综述
李庆刚(1.106)
书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的学术风格与贡献
李金铮(3.114)
特色鲜明、历久弥新的《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第三版)》
董志凯(4.119)
国史理论研究的创新之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读后感
任贵祥(6.109)
简讯
《当代中国史研究》召开六届一次编委会(1.120)
学术动态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历史经验”学术研讨会召开
李洪河(3.117)
纪念邓小平理论确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张忠山(4.28)
“治边稳藏战略与西藏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牛冠恒(5.128)
论点摘编
论“国家历史安全”与当代中国史的研究编纂(1.121)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1.121)
经济体制变革中的“混合所有制”(1.121)
中国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原因分析:1986~2012年(1.122)
试析尼中建交过程中的印度因素(1.122)
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1.122)
深入开掘当代中国历史的宝贵镜鉴(2.122)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理念新举措(2.122)
从应对封锁禁运到建设“一带一路”(2.122)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2.123)
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指导的基本经验(2.123)
中国参与区域组织安全合作的基本模式(2.1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四川师范大学幼师学院幻灵夹克础(3.120)
新中国成立初期劳资关系问题的“经济”维度(3.120)
《中国历史小丛书》:关于新中国“十七年史学”大众化的个案考察(3.120)
中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政策的变迁历程(3.121)
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的回顾(3.121)
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理念与实践的新发展(3.121)
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思想主线(4.122)
当代中国的所有制结构与民生建设(4.122)
新中国第一次水电建设高潮(4.122)
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及其相关问题研究(4.1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强军的回顾与思考(4.123)
习近平国际战略思想探析(4.123)
捍卫党史国史 批驳历史虚无主义(5.120)
从辩证统一关系中深化和拓展改革开放史研究(5.120)
当代中国的长期建藏思想 (5.120)
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40年发展趋势与启示(5.121)
1995年以来中国妇女生育模式的特点及变化(5.121)
新中国装备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5.121)
中国改革和发展不断成功的原因(6.117)
发展观的演进与新发展理念(6.117)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能转换(6.117)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之特色溯源(6.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实践经验(6.118)
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