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咒语力量2洪氏先祖勋迹选录,洪家人必看!-洪氏洪姓

全部文章 admin 2018-09-28 296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洪氏先祖勋迹选录,洪家人必看!-洪氏洪姓
点上面“洪氏洪姓”加入洪氏大家族!洪氏洪姓微信公众号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洪”,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洪氏洪姓” 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洪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洪氏文化,传播洪氏正能量。

之一 共洪氏先祖
共姓源出上古神农氏炎帝(公元前3217年)。
炎帝生临魁,临魁生承,承生明、明生宜,宜生来,来生里,皆为帝。
里生节茎,不居帝位。其仲子戏生器,器生祝融,为黄帝司徙。祝融生术嚣,术嚣生勾龙,为颛顼臣,能平九州岛慕容世兰,辨土地之宜以教兆民,后世祀之以配社。

一、共工 (前2514~前2437)
共工是洪姓的祖先。
共工氏是神农氏之后,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真实共工是在黄帝王朝的五帝中颛顼帝时代一个比较强大部族的首领,活动在辉县(今天的河南省辉县市,辉县市又称为共城,为共工的故乡)一带。

共工与颛顼争帝 
颛顼是黄帝 的孙子,号高阳氏,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颛顼有一条律令规定:妇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须避让一旁;如果不这样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顿。这条法律虽然是传说,但是说明了在颛顼那个时期,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庶出庶出,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导力量,妇女的地位已经低于男子,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上的权威已经确立。与颛顼同时代的部落领袖共工,传说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他对颛顼的规定不服。
共工的部落在现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的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把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颛顼也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他利用这样做会让上天发怒为理由,反对共工氏实行他的计划。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怒触不周山神话传说: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后裔,与轩辕氏家族本来就矛盾重重。帝颛顼践帝位后,共工约集心怀不满的天神们,共同反对颛顼。反叛的诸神推选共工为盟主,组建成一支军队。
帝颛顼闻变,一面点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四方诸侯疾速支援;一面点齐护卫京畿的兵马水嶋宏,亲自挂帅,前去迎战。
一场酷烈的战斗展开了,几个来回过去,帝颛顼的部众越杀越多,人形虎尾的泰逢驾万道祥光由和山赶至,龙头人身的计蒙挟疾风骤雨由光山赶至,长着两个蜂窝脑袋的骄虫领毒蜂毒蝎由平逢山赶至;共工的部众越杀越少,柜比的脖子被砍得只连一层皮,披头散发,一只断臂也不知丢到哪儿去了,王子夜的双手双脚、头颅胸腹甚至牙齿全被砍断,七零八落地散了一地。
共工辗转杀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边仅剩一十三骑。不周山奇崛突兀,顶天立地,挡住了去路。此山其实是一根撑天的巨柱。共工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朝不周山拼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

天柱既经折断,整个宇宙便随之发生了大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顶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来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挣脱束缚,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日月星辰的运行线路,解除了当时人们所遭受的白昼永是白昼,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另一方面,悬吊大地东南角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了,东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江河东流、百川归海的情景。

共工氏行为最后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在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他的儿子后土也被人们奉为社神(即土地神),后来人们发誓时说“苍天后土在上”,就指的是他,由此可见人们对他们的敬重。
二、共勾龙 (前2514~前2437为颛顼后土
掌管山川和农业的后土,人们奉为社神。按《礼记·祭法》云“共公氏之伯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春秋》注云“勾龙为后土” 又考《衍义补》云“后土掌水土之官,勾龙常居是官。”一以人名,一以官名也。其子孙历唐虞三代世为诸侯,国于共,因以国为氏,今河南共城是其地。 考《史记》云“炎帝之后,祝融之裔,为颛顼后土”
三、共伯和 公元前841年在世
共国君(今河南辉市),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执政十四年。《晋书·束晢传》引《汲冢竹书》云“周厉王既亡,有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非二相共和也。” 苏氏《左传》云,“厉王彘死,诸侯无所适从,共伯和者时之贤诸侯,皆往依焉。因弃国而隐,受道于洪崖,炼鼎共山之首,厥后有共氏女获余丹吞之,遂孕而生老君。” 《庄子·篇》云“共伯得乎邱首”注曰“共国伯爵也,近卫芝华士18年,后卫,(共国被卫国所灭)故春秋,不见共国”
四、共华、共赐
共华 (前?-前650)年
春秋时晋国主管诸侯副车的七大夫。 春秋时,侯伯出行有副车七乘,每车有一大夫主管,故称。 《左传.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郄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
共赐 公元前650年在世
春秋时晋国大夫。 共赐是共华的弟弟,并仕晋为大夫。晋杀丕郑,共华与丕郑友善殃及,共赐劝华速行,华曰“不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之不智,困而死非勇,此大恶者三,行将安适?我姑待死”果被晋杀。见《左传·僖公十年》
五、共雍 公元前591在世
春秋时楚国大夫 仕楚为大夫《淮南子·缪称训》云“楚庄王谓共雍曰:‘有德者受吾爵禄炫舞世家,有功者受吾田宅’”
六、共刘 公元前491年在世
仕鲁为大夫《左传》云“哀公三年(公元前491年),季孙斯卒康子即既葬,南氏生男,公使共刘视之”
七、共敖(公元前?-前204年)
楚怀王时为上柱国(最高武官),秦南郡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临江王:

项羽 ( 西楚霸王) ?英布 ( 九江王) ? 吴芮 ( 衡山王) ? 共敖 ( 临江王) ?刘邦 ( 汉王) ? 章邯 ( 雍王) ? 司马欣 ( 塞王) ? 董翳 ( 翟王) ? 田都 ( 齐王) ? 田安 ( 济北王) ? 田市 ( 胶东王) ? 臧荼 ( 燕王) ? 韩广 ( 辽东王) ? 张耳 ( 常山王) ? 赵歇 ( 代王) ? 魏豹 ( 西魏王) ? 司马卬 ( 殷王) ? 韩王成 ( 韩王) ? 申阳 ( 河南王)
秦朝末年,共敖任楚怀王熊心柱国(《汉书·〈高帝纪〉》云“楚怀王时,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 前206年,项羽攻入咸阳,因共敖攻取南郡有功,封其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领地故秦南郡地(今湖北省)。不久受项羽密令与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杀义帝熊心于郴州(今湖南郴州):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项羽欲还都彭城,派遣将士迫熊心徙郴,熊心无奈只得出都就道,但左右群臣,依恋故乡,怨声载道,未肯速徙。项羽大怒,暗令义帝途经之地的三王(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欲将义帝击杀于途中。十月,英布遣将追杀至郴县,将熊心弑于郴城穷泉傍。郴人怜之,将熊心葬于城邑西南边的后山。
楚汉战争开始后,临江国虽属项羽阵营, 但未出兵支援项羽与刘邦的战事。
汉高祖3年(公元前204)7月共敖死,子共尉继位为临江王。
八、共尉 (公元前?~前202年)
共尉(或作共驩),秦末汉初人,父为项羽所封的临江王共敖,父死后即位称临江王。
楚汉战争之末,楚国渐衰,属残余楚国势力的衡山王吴芮及九江王英布先后归附刘邦,唯临江王共尉仍不听命刘邦。
汉高祖五年冬(前202年),项羽自刎于乌江,楚亡。
十二月,汉以刘贾及卢绾攻击江陵(今湖北沙市)共尉,不能攻克。刘邦再以靳歙为别将进攻江陵,招降了临江王共尉的柱国、大司马及其部下八人,临江王共尉被靳歙亲自活捉,并被押送到雒阳。不久共尉被杀。
九、共友(公元前?~前122年)
汉武帝时为代郡太守(今河北阳原等县)。
汉之元朔二年(公元前121)冬,匈奴军臣单于死。军臣单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於单。於单亡降汉,汉封於单为涉安侯,数月而死。
伊稚斜单于既立,其夏,匈奴数万骑入寇杀代郡太守共友,略千馀人。(《史记·中〈匈奴传〉》作“恭友”《集鲜》引徐广曰“友者,太守名也,姓共也。”)
 之二、共改洪的背景
共勋(公元121~?年)
共勋,是洪氏始祖洪普的父亲,字正茂。东汉顺帝刘保永和年间(公元136~141),年少举忠勇,从李固征蛮夷,进计服之,李固表为平北校尉。
按“年少举忠勇”意测,应该在20岁内才称之为年少;李固公元141年为荆州刺史带兵平盗賊,共勋随他出征,推算共勋出生年份应该在公元121年汉安帝刘祐建光年间
李固(公元94~147)是东汉时代著名的忠正耿直的大臣,他坚决与梁冀一派腐朽势力作斗争。永和年间,荆州盗賊兴起,长年不得平定,朝廷于永和六年(公元141年),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以平賊,共勋随军。半年时间所有盗賊全部投降。接着调李固任太山太守,太山盗賊屯聚多年,追讨不能制伏。李固到任后,接受共勋的恩信招诱之计,不到一年,盗賊平定。共勋被推荐为平北校尉,成为重要的军事武官。
李固历任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顺帝驾崩后为梁皇后所倚重,但受到梁冀的忌恨。质帝驾崩后,与梁冀争辩,不肯立刘志(即汉桓帝)为帝,最后遭梁冀诬告杀害。
公元142年共勋的儿子出生,取名共普。
147年李固被害后牵连到共勋,共勋只好遁隐到梁山、砀山之间,期间结交了名士范滂,跟随范滂唱游山水,与名士申屠蟠结为邻居,以树做房屋,盖茅草,过隐士生活(那个年代,有能耐的大都喜欢隐居,如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 范滂,137年出生,比共勋的儿子共普大几岁。范滂年轻时正直清高有气节,受到州中乡亲的钦佩,被举荐为孝廉、光禄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出任冀州请诏使期间,范滂每次举报上奏,没有一次不压住、驳倒众人的议论。后调任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任光禄勋,范滂拿着笏板前往陈蕃门下,陈蕃没有留他,范滂心怀怨恨,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到后责备陈蕃说:“像范孟博这样的人,难道应该用一般的礼仪要求对待他吗?现在造成了他为人清高辞官不做的名声刘倩婷,难道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来不好的评论吗?”陈蕃这才认错。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任职范滂因“党锢之祸”死时年仅三十三岁。申屠蟠生于汉代末年。当时游士汝南范滂等人非议朝政,随之,公卿以下的官,都折断符节辞职,太学院里学生争相仿效议政的时风,认为文学将兴起,文人将被重用,申屠蟠偏偏叹息道:“从前战国时代,文人在一起议政,各国国王争相作扫除异己的先驱,最终有了焚书坑儒的大祸,今天看来也要有祸了。”于是销声匿迹,躲到梁山、砀山之间,以树做房屋,一切都自己动手做,过隐士生活。共勋的隐士生活过了二十来年,到公元168年九月“辛亥政变”,洪普因功封侯。得知洪谱封侯的消息,蟠谓勋曰:“君雄才大略,当为世用,奈何终隐?”公复出,为江汉长史,后又以平黄巾功,封武阳侯。共勋是朝廷高级军官,结交的朋友都是名人雅士,儿子共普的人生起始平台是很高的。共普因之得以进入皇宫御林军中,并升迁到了长乐宫从官史,也就是长乐宫五官史朱瑀的副官,负责长乐宫的安全保卫。

长乐宫是中国汉代的“三宫”之一,属于西汉皇家宫殿群。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汉高祖之后为太后居所。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长乐宫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相当于约8个故宫大小。

当时汉灵帝没有亲政,奏章是交由窦后也就是长乐宫处理的。管理中书的人发现了窦武等人参奏郑飒的文书,里面牵扯了许多长乐宫的属官,于是就将这件事告诉了负责长乐宫保卫工作的朱瑀。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了他的奏章,骂道:“宦官放纵非法的当然可以杀。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呢,何以应该一起族灭?”因此大呼喊道:“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不道!’

当天晚上在长乐宫五官史朱瑀的策划下,共普与曹节、朱瑀等17人喢血共盟诛武,曹节、王甫等人联合劫持了汉灵帝和窦后。格杀亲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抢夺印、玺、符、节,胁迫尚书假传诏令,诛杀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并灭其全族。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等人皆被族灭;虎贲中郎将刘淑、尚书魏朗等也被诬陷而被迫自杀;窦太后被软禁在南宫,李膺等再次被罢官,并禁锢终生。史称“九月辛亥政变”。 《后汉书·曹节传》载:“时窦太后临朝,后父大将军武与太傅陈蕃谋诛中官,(曹)节与长乐五官史朱瑀、从官史共普、张亮、中黄门王尊、长乐谒者腾是等十七人共矫诏,以长乐食监王甫为黄门令,将兵诛武、蕃等,事已具《蕃》、《武传》。(曹)节迁长乐卫尉,封育阳侯,增邑三千户;(王)甫迁中常侍黄门令如故;(朱)瑀封都乡侯,千五百户;(共)普、(张)亮等五人各三百户;余十一人皆为关内侯,岁食租二千斛。”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五十六卷·第五十九卷孝灵皇帝》篇中也有类似记载:“九月辛亥,武出宿归府,典中书者先以告长乐五官史朱瑀盗发武奏,骂曰:“中官放纵者,自可诛耳,我曹何罪,而当尽见族灭!”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乃夜召素所亲壮健者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血共盟,谋诛武等”。

事毕,“曹节迁长乐卫尉,封育阳侯;王甫迁中常侍;黄门令如故;朱瑀、共普、张亮等六人皆为列侯。十一人为关内侯。于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丧气。”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九月辛亥政变”后,共普封为列侯,享300户。
到公元184年共勋随军平定黄巾起义,被封为武阳侯。这时共普42岁,共勋大约60多岁了。  
平定黄巾
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假面骑士渊骑,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加之古代社会,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张角趁此机会,以自身的医术结合奇书《太平要术》上的内容,救助人民,又大力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得到了很多人民的拥护,而当下朝廷,人民则早已失去了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威望,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一渠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规模的起义做好了准备,意图推翻汉朝,并建立由黄巾军统治的的新天下。咒语力量2

光和七年(184年),因叛徒唐周告密,太平道教主张角星夜传檄四方,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黄巾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降谷零劫略乡邑,一时,州郡失守,长吏逃亡,天下响应,京师雒阳为之震动。
东汉朝廷惶恐不安,马上采取镇压措施,首先,汉灵帝命各州郡在雒阳外围的八个关隘——函谷、太谷、广成、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设置都尉,布防护卫;接着,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屯驻都亭;朝廷还采纳了皇甫嵩和中常侍吕强的建议,解除党禁,赦免天下党人,拿出中藏钱和西园厩马赐给将士;另外,灵帝起用卢植为北中郎将、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各持节,调发全国精兵分击黄巾军。
 皇甫嵩与朱儁[jùn]调发五校(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所将宿卫兵)三河(河东、河内、河南)骑兵,同时招募精壮之士,共计四万多人。二人各率一部,共同镇压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黄巾军。
朱儁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失败。皇甫嵩只得退守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波才率军围城。当时,城中兵少,众寡悬殊,军中震恐。皇甫嵩安慰部下,他说:“用兵有奇变,而不在兵数量多少。现在贼人依草结营宗顺康,容易因风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烧,他们一定惊恐散乱,我出兵攻击,四面合围,田单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获胜的功劳就可以实现。”天遂人愿,当晚大风骤起。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先派精锐潜出围外,纵火大呼,然后城上点燃火把,与之呼应。皇甫嵩借此声势,鸣鼓冲出。黄巾军缺乏战斗经验,惊慌散乱,被迫后撤。这时,骑都尉曹操也奉命赶来,于是皇甫嵩、曹操、朱儁合兵,乘胜追击。黄巾军顽强抵抗,数万人惨遭屠戮。皇甫嵩则被封为都乡侯。
接着,皇甫嵩又和朱儁一起乘胜镇压汝南、陈国地区的黄巾军,并追击波才、进攻彭脱,连连取胜,平定了三郡之地。

八月,皇甫嵩在苍亭击败黄巾卜已部,擒获卜已,屠杀七千多人。这时,张角占据广宗,控制河北腹地,卢植为宦官所诬雪晴故事论坛,被召回,继任的董卓被击败。于是朝廷下诏命皇甫嵩率兵进击。在这紧要关头,张角病死,其弟张梁继而守卫广宗。皇甫嵩攻城,因张梁军精锐,未能得逞,便闭营休士,以观其变。等到张梁被迷惑,放松了警惕。皇甫嵩立即乘夜调兵,鸡鸣时分冲入其阵,黄巾军仓促应战,张梁战死,阵亡三万多人,投河而死的有五万多人。皇甫嵩焚烧黄巾辎重车三万多辆,将张角“剖棺戳尸,传首京师”。
十一月,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杀死张梁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朝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
皇甫嵩镇压黄巾,威震天下,共勋为江汉长史(参谋长),随军出征镇压黄巾,因功封为武阳侯。
黄巾之乱平息后,汉灵帝尊信张让等十常侍,使得平乱功勋的各将士一一被陷害,或被刺杀,或被流放…… 而宦官与外戚明争暗斗,十常侍张让等人与大将军何进之争犹为激烈。
何进本来是个屠夫出身,因其妹嫁入宫中被封为贵人,又为灵帝生下皇子刘辩,被立为皇后,何进也因此受到重用,官拜大将军,手握兵权。
当时十常侍要立陈留王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为帝,并且得到了后宫董太后的同意,而何进他主张立何皇后之子也就是少帝刘辩为帝,所以两派的矛盾很激烈,双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后来何进直接在灵帝的灵堂上立了何皇后之子刘辩为帝,何进本想趁机将十常侍一网打尽,但迫于何皇后的压力一直没能下手,后来何进想借外军之手消灭十常侍,于是就有了董卓进京。十常侍知道后当然是相当的难受,他们也知道何进让董卓进京肯定是要借董卓之手置其于死地张依伊,于是十常侍就假传何太后懿旨,将何进骗进宫去,由于何进以为真是其妹妹叫其进宫,就没有带上随身的侍卫。于是乎刚进宫就被十常侍埋伏的人马斩首。
何进死后,何进的部下袁绍、曹操等人马上就冲进宫内诛杀十常侍。十常侍赵忠、程框、夏恽、郭胜四人被剁为肉泥,张让、段珪劫持太后、太子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后来历史上的汉献帝)出逃,连夜逃至北邙山,追赶的急,张让投河而死,段珪等被杀,后来曹操在路上将刘辩和刘协找到。袁绍复令军士分头诛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多有无须者误被杀死。
共普公是“九月辛亥政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身不由己的烙上了宦官一派的烙印,共普惧祸及于己,与父偕隐,以上世有水德,加水“共”左,改姓为洪,迁居敦煌。
洪普在敦煌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以“敦煌”为郡望地,尊洪普为开基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