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洪震南博客!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双色球88注一等奖泰顺历史人物丨泰顺首任知县郭显宗-泰顺文化

全部文章 admin 2019-07-12 200 次浏览
网站分享代码
泰顺历史人物丨泰顺首任知县郭显宗-泰顺文化

本期内容选自《泰顺历史人物》
郭显宗(生卒年不详),四川彭水人,监生,泰顺首任知县特别婚。明景泰四年(1453)年到位,即“兴衰拨乱,分田立教德吉才仁,于是官廨吏宇,群制并兴”。在位期间,做了四件泽被后世的大事。
建县衙公署
建县衙公署白发皇后。址在凤凰山下,前对万罗山,地势向北逐步而上。史料载,清代县衙公署沿用前明之旧,只是略有修改或增建,堂构规制完备。据雍正《泰顺公廨图》屈成氏,县衙公署基本格局为三组三进式。中央组为主轴,由南而北为鼓楼、戒堂、大堂、仪仗厅、内衙等;东侧为土地祠、储仓、关帝殿、二堂及省政堂等;西侧为狱禁、捕所、二堂、内衙等。三组相对独立,有大门相通啊朵。这种大致格局一直保留至清末,民国时期尚保留正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公署改建为公检法系统的办公场所。
泰顺县公解图(采自雍正七年《泰顺县志》)
建城隍庙
建城隍庙。泰顺设县治之初,主簿徐福昌先至,即在县之东隅建造城隍祠。由于创促造就,形制尚未完备。明景泰五年(1454),推官温侯仪又于东南隅开山辟址作新庙。天顺四年(1460),郭显宗从朝廷述职回泰,见其貌浅陋,决定进行改修。双色球88注一等奖改修工作始于春而落成于冬,庙之高度和深广度皆增加八尺,“规模改观,美轮美奂”。城隍庙后世历代多有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改建为党校耀世丹圣。
建学宫
建学宫。明景泰六年(1455)春,郭显宗和典史郭灏等于县治之西建县学(又称文庙、孔庙),“作正殿三间,殿高三丈弃妃女法医,广四十尺,谢思潇有奇深如高数。殿有像,东西两庑各七间;明伦堂五间,东西亦各七间以及庖廪、廪库皆缮完之”。建成后的县学,“巍然翼然,规模壮观,丹碧辉煌,照耀山溪之间”雷有辉。之后,县学宫进行多次迁移重建。明弘治二年(1489),迁于三峰寺右。明嘉靖十一年(1532),改迁太平桥左。嘉靖三十三年,与三峰寺对换,以寺为学宫。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始重建于霞阳山之左(今机关幼儿园址)。清道光四年(1824),复迁于南门内、城隍庙前,规模循定制。今尚存重修泰顺学宫碑和重修学宫记碑。

重修泰顺学宫碑
重修学宫记碑
建仙居桥
建仙居桥。明景泰元年(1450年),下稔、莒江两地设塘铺,由塘兵传递公文。泰顺设县的次年设瑞泰驿道。驿道自县城出东门偏北行,沿途每10华里设一铺舍(驿站),经上稔、洪口铺、莒江铺,进入瑞安(今文成)县境,直至温州府城,全程370华里。仙居位于城东15里,下游水口是前往上稔的必经之津。为方便官兵及百姓来往,明景泰四年(1453),郭显宗在仙居村下游2里许建造仙居桥。该桥后世多次重建或重修,为泰顺跨径最大的古代木拱桥,也是县内唯一一座官修廊桥。清代中叶之后,百丈口水运渐盛,赴温途径遂改为出县城出北门,经三滩、垟坑头、朱岭头等村至百丈口张菁芳,然后乘船到瑞安。
郭显宗在泰顺任知县7年以上,将原先动乱之所变为百姓乐居之地军星网,其业绩永载史册。《分疆录》对他的评价是“恩威并著,士民悦服”。离任后,泰顺百姓在学宫为其塑像并祭祀,并在城隍庙旁立碑,县训导为《记》。死后入祀县名宦祠。

以文化人 以文惠民
以文兴业 以文塑魂
投稿邮箱
tswhwx@163.com